2000年特种邮票《中国古钟》
国家邮政局2000年12月31日发行《中国古钟》特种邮票1套4枚。
(4-1)T 西周·井叔钟 80分 2421.1万枚
(4-2)T 春秋·𦅫镈[bó] 80分 2421.1万枚
(4-3)T 唐·景云钟 80分 2421.1万枚
(4-4)T 清·乾隆钟 280分 1820.52万枚
志号:2000-25T
版别:影写
整版枚数:40枚
全套面值:520分
齿孔度数:12.5度
邮票规格:30×40毫米
设计者:黄里、郭承辉
印刷厂:北京邮票厂
P.S.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,古钟文化在这久远的历史中占据着重要位置。
早在原始社会,中国就出现了陶钟,在陕西长安龙山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大小似香烟盒的陶钟,据考证距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。它形似新石器时代的一把石方铲,中间掏空,击之有声,它是古代先民生产劳动之余娱乐的器具。随着生产力的发展,金属的出现,商代开始有了铜钟,成为古人祭祀祖先、宴享盟会、庆功大典时使用的乐器,以所谓“钟鸣鼎食”、“钟鼓乐之”,是青铜礼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。最初只有3至5个,到周朝时增至9至13个,战国时发展到61个。人们按钟的大小、音律、音高把钟编成组,制成编钟,演奏出悠扬悦耳的乐曲。钟上大都刻有铭文,铸有佛经、咒语等。
这些古钟的铜质非常好,历经数个世纪,仍完好无损,声音洪亮悠扬,能传到数十里以外,中国古钟经历了数千年的漫长历程。那浑厚而洪亮的钟声从远古一直响到现在。
2000年是公元纪年第三个千年的开端,是人类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。在这辞旧迎新的重大庆典的时刻撞响洪钟,既宣告和庆贺吉辰的到来,也表达了风调雨顺、国泰民安的企盼,这是我国历朝历代的习俗。
2000年12月31日,为即将迎来的世纪交替,撞响世纪之钟,国家邮政局发行了《中国古钟》特种邮票,全套4枚。
(4-1)为“西周·井叔钟”。属西周中期的铜钟,1984年于陕西省长安县泮河西岸的张家坡井叔墓出土。此钟系由青铜铸成的扁圆体合瓦形击奏鸣乐器,通高37.5厘米。钟平顶上有管状的柄,上端微细而下端略粗;柄中部有突起的圆箍;圆箍上有悬挂钟钩的环耳状的环;钟的中部两侧各有3排二叠圆台状乳钉,每排3枚,前后共36枚。钟柄和钟身间均饰波曲纹;还有交叠多雷纹及鸾鸟纹饰交织其间。钟上铸有铭文7行39字,记载井叔铸钟,用以祭祀祖先、祈求福寿昌宁。现藏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。
(4-2)为“春秋·𦅫镈”。为春秋晚期的铜钟,1870年(清同治九年)于山西荣河后土祠出土。系齐国名臣鲍叔的孙子𦅫铸造的乐器。它是形如深腔的平口钮钟,高66厘米,宽34.8厘米,口长44厘米。扁钮作双龙对峙,昂首卷尾,矫健有力,龙间又有双凤。镈身乳钉微微凸起,形如复帽,正背两面共36枚。中部铸有铭文18行、174字,记载的𦅫祖父鲍叔有功于齐,曾推荐管仲给齐桓公,使齐国首霸中原。因此,鲍叔曾接收齐侯赏赐,封邑299邑,及在鄩地的民人、采地和命祠。𦅫为了勉励自己,铸此乐器,用来祈求家族福泽永享。镈体虽重65.5公斤,但可胜悬挂,击之鸣声洪亮。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。
(4-3)为“唐·景云钟”。为唐代著名古钟,铸造于唐景云二年(711年)。原悬挂在唐长安城内的道教庙宇景龙观钟楼上,又称“景龙观钟”。明洪武十七年(1384年),在唐代钟楼旧址上建起一座钟楼,以保存此钟。明神宗万历十年(1587年)扩建西安城,将钟楼迁往西安市中心。清乾隆五年(1740年)曾重修一次。在这座巍峨壮丽的古代建筑中,曾悬挂过这口景云钟,以作全城的报时之用。此钟高247厘米,腹围486厘米,钟钮高21厘米,口径165厘米,厚15厘米,重约6吨。钟形上锐下侈,口为六角弧形,顶端有兽纽。钟身周围的纹饰自上而下分为三层,每层用蔓草纹带分为6格,共18格,格内分别铸有飞天、翔鹤、走狮、腾龙、朱雀、独角独腿牛等,四角各有四朵祥云,显得生动别致。钟身正面铸有唐睿宗李旦自撰自写的骈体铭文,共18行292字。内容是宣扬道教教义,阐述景龙观的来历,钟的制造经过,以及对钟的赞语。楷体中杂有篆隶。唐睿宗的书迹留存不多,此铭文为研究书法史者所珍视。此钟用青铜铸成,铸造时分为5段,共26块铸膜。铸工技巧娴熟,雕工细致精密,钟声宏亮清晰,显示了唐代铸铜技术的高超水平。现藏于陕西省博物馆。
(4-4)为“清·乾隆钟”。为清代乾隆时的朝钟,曾悬挂在故宫的午门上。此钟通高2.54米,凝重高大,口径1.57米,重达3108公斤。其钟钮铸成双龙,肩部铸有一周外突莲花纹。中壁上布满一个个精美的云纹组成的方阵,每个方阵又铸着一条立体的动态蛟龙。钟身共20条出水穿云、活灵活现的龙饰,张牙舞爪,神态各异,双目炯炯有神,须眉细如发丝,栩栩如生。钟上虽未铸上款识,但钟唇上铸有8个“三”,这是八卦中的“乾”卦。“龙”与“隆”同音,“乾”卦加“蛟龙”正合“乾隆”之意,“乾隆”二字不铸自明,这正是此钟的奇特之处,堪称中国古钟的佼佼者。现藏于北京大钟寺博物馆。
tiger_chen50 :
29 11 月, 2021 at 22:35
本页文字说明中“齿孔度数”数据“125度”,是否有误。
郵票樹 :
30 11 月, 2021 at 12:47
@tiger_chen50,更新了,同时增加了背景介绍~
tiger_chen50 :
4 12 月, 2021 at 10:57
“ 𦅫 ”字已经找到
请您更换本网页,本套邮票第二张(4-2)T,文字说明中以图形编辑组成的该字。
郵票樹 :
6 12 月, 2021 at 13:29
@tiger_chen50,这个字有的电脑不显示,就用图片了~
tiger_chen50 :
7 12 月, 2021 at 03:31
这个“ 𦅫 ”字,不是用某种造字软件“制造”,也不是用某一输入法拼凑录入的。它是有计算机通用的Unicode码。遗憾,还没有查到它的读音。您的网站有给生僻字、罕见字标注读音的传统,感觉特别好!从细微处体现集邮的深远意义。希望扩大和坚持。
郵票樹 :
7 12 月, 2021 at 16:24
@tiger_chen50, 正文里把图片替换成汉字𦅫了~ 这里再贴个大字 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