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49 中国民间舞蹈(第一组)
(246) 4分 汉族花鼓灯 300万枚
(247) 8分 蒙古族鄂尔多斯舞 500万枚
(248) 10分 壮族捞虾舞 200万枚
(249) 20分 藏族弦子舞 100万枚
(250) 30分 彝族朋友舞 100万枚
(251) 50分 维吾尔族手鼓舞 100万枚
1962.10.15。胶版。P12.5。24mm×33mm。50(10×5)。
[A]倪常明。[D]卢天骄。北京邮票厂。
~~
民间舞蹈产生于人民的劳动和斗争生活,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,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。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,由于各民族、各地区人民的生活、历史、风俗习惯以及自然条件不同,经过人民群众不断加工,舞蹈风格和特色形成了明显差异.。
为展示我国在舞蹈艺术方面的成就,1962年10月15日,邮电部发行了《中国民间舞蹈》特种邮票。画面采用我国画家倪常明创作的原画。《中国民间舞蹈》特种邮票共三组,这是第一组。
汉族.花鼓灯舞
花鼓灯舞是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。流行于安徽淮北地区,男角称“鼓架子”,动作祖犷有力,多筋斗武技;女角称“兰花”,手执手帕、扇子作舞。舞蹈动作热情、灵敏、表现了劳动人民的乐观、活泼、愉快的感情。双人舞多半通过男演员的筋斗、翻扑、跌飞、架子等特技,与女演员手中扇子、手帕的飞舞,来表现青年男女幸福的爱情生活。
蒙古族.鄂尔多斯舞
鄂尔多斯舞是蒙古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。流行于内蒙古伊克昭盟。舞蹈通过两臂甩动,较大的步伐以及两肩抖动等动 作,表现了鄂尔多斯入民的乐观主义精神。1955年,在波兰华沙举行的第五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上,中国青年艺术团表演的《鄂尔多斯舞》获得了一等奖,为祖国争得了荣誉。那时,国人尚未熟知“鄂尔多斯”这个地名,但《鄂尔多斯舞》已经一炮打响。清华大学校庆,鄂尔多斯舞也是保留节目,一直持续了60多年。
僮族.捞虾舞
捞虾舞原名“太平歌”,是僮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。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德保县一带。僮族人民每逢节日,都跳起这个舞,舞蹈表现僮族姑娘们在河边捞虾,遇见男青年们在钓鱼,双方都唱山歌,表达彼些爱慕的心情。
藏族.弦子舞
弦子舞是藏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,藏语称“谐”(歌舞)。 流行于四川、云南的i族地区及西藏昌都一带。舞时围成圆圈,男领舞者拉着弦子(一种近似京胡的乐器),其他人双手甩动长袖,时而向圈内聚扰,时而散开,边歌迈舞。动作优美,曲调丰富。不同的曲子都配以不同的舞步。原歌词内容多表现爱情、劳动、自然景物、宗教等。解放后,用以歌颂新生活。每逢节日,是跳“弦子”最热闹的日子。人们在树林里搭 起帐蓬,小伙子们穿戴上节日盛装,姑娘打扮得象花一样美丽。他们聚在草坪上,甩起五彩缤纷的长袖,载歌载舞,直到深夜。
彝族.朋友舞
朋友舞是彝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,又名“四弦舞”。流行于云南彝族自治县,无论哪个村寨,只要有人弹起四弦,人们就会围扰圆圈跳起来。“跳四弦”是青年男女谈恋爱的主要方式,男青年遇上所爱慕的姑娘,就相约在假日或劳动闲暇,到山林中去“跳四弦”,跳时,由弹四弦琴(月琴)首领先起舞,然后大家围成圆圈,由简单的动作逐渐趋于复杂。跳到热烈时,人们忽进忽退,时分时合,拍手旋转,琴声铮铮,同时口中唱着:“夜晚跳到天亮,一日跳到晚,不跳到天亮,不算跳了,不跳到晚上,不算跳了。”四弦琴和着笑语喧阗,表达了青年们生活的欢乐热情。
维吾尔族.手鼓舞
手鼓舞是新疆维吾尔族人民中非常流行的一种舞蹈形式, 因舞蹈时用手鼓伴奏而得名。它要求表演者有柔软的身躯和富 于节奏感的手臂表现力,同时要求伴奏者有纯熟的击鼓技巧。 跳时,由伴奏者用灵活的手指在鼓面上击出流利多变的鼓点, 舞者随鼓点节奏变化而舞出种种姿态。动作表情细腻,轻快灵活。表达了人们生活劳动中的乐观情绪。